骶尾部的隐藏“地雷”——藏毛窦!

2025-02-28
1

藏毛窦是位于皮内的囊肿或慢性窦道,由于腔内藏有毛发故称为藏毛窦。常位于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,多在青春期后20—30岁发生,男性多于女性

图片


1、藏毛窦的鉴别诊断

常应与疖痈、肛周脓肿、肛瘘和骶尾部肉芽肿相鉴别。
1)骶尾部藏毛窦:位于骶尾部,有相应窦口及毛发,发病时可有发热、疼痛,窦道走行多向颅侧,很少向下。
图片
2)疖肿:多出现在皮肤层,皮肤周围红、肿、痛小硬结,呈锥形隆起,顶部呈黄白色脓头。
3)痈:呈紫红色炎性浸润块,感染可波及皮下、筋膜层、肌层。坏死组织溶解排出后,可形成多数蜂窝状腔洞,内有坏死组织。
4)肛瘘:外口距肛门较近,瘘管走行延伸至肛内,可在肛管内探及相应部位内口。
5)肛周脓肿:有肛门周围红肿,脓液形成,伴疼痛较剧烈。
6)骶尾部肉芽肿:① 结核性肉芽肿:病变与骨相连,X线检查可有骨质破坏,身体其他部位伴结核病变。② 梅毒性肉芽肿:既往有梅毒病史,梅毒血清反应阳性。



2、藏毛窦的临床表现

多在青春期后20—30岁年龄段发病,男性多于女性,尤其肥胖和毛发浓密者易发。可有损伤、感染病史。无继发感染者仅为骶尾部隆起,偶有肿胀、不适。骶尾部下方或偏于一侧可触及肿块。继发感染者多有急性脓肿,局部红肿热痛。破溃后间歇溢出稀薄味臭液体和脓液。骶尾部正中见一个或几个藏毛凹陷或窦道,有时有毛发伸出。探针探查:走行方向指向骶骨可延窦道探入3-10cm,不与直肠相通。窦道造影:显示为窦腔样改变。
图片



3、藏毛窦的治疗原则

无症状时可暂不处理;已感染,诊断明确,需手术治疗(切开引流清除肉芽组织、毛发。形成窦道者藏毛窦切除术)。



4、治疗藏毛窦的特色

按中医辨证分型,中药内服外敷结合手术治疗(骶尾部藏毛窦切除缝合术,切开引流、二期根治术,骶尾部藏毛窦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、骶尾部藏毛窦切除改良dufourmentel皮瓣转移术等)。术后微波理疗、中药熏洗


下一篇:这是*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**篇